查看原文
其他

45年里,收益高2倍:基本面指数的诞生 | 螺丝钉带你读书

银行螺丝钉 定投十年赚十倍 2020-11-18

文 | 银行螺丝钉 (转载请注明出处)

关注公众号:定投十年赚十倍

微信号:auto10bagger

  同名微博:@银行螺丝钉

每个交易日晚上,点击公众号菜单栏左下角“指数估值”,即可查看最新估值数据哦~

 

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即可在喜马拉雅收听《螺丝钉带你读书》音频专辑


大家好,我是银行螺丝钉,欢迎来到这期的螺丝钉带你读书。


「螺丝钉带你读书」也陪伴大家度过了几十期,为大家讲解了很多有趣、经典的书籍和故事,比如《不上班也有钱》、《如何读一本书》、《战胜拖延症》等等。


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几位投资大师:股神巴菲特、他的好搭档查理芒格和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。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、投资生涯和投资的理念。

大家可以回复公众号「书单」查看往期读书内容,也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螺丝钉带你读书合集:

书中自有黄金屋

查理芒格故事汇总

约翰博格故事汇总


其实有一些指数基金,本身也是有相关的投资著作的。

例如基本面系列指数,就有一本《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》;低波动指数,也有一本《低风险高回报》。


这些书讲述指数基金会比较详细。从这一期开始,螺丝钉也会用几期的篇幅,给大家讲一下这些关于指数基金的著作。


我们先从基本面类指数基金开始。

这一篇,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基本面指数的起源。


互联网泡沫


很多时候,金融产品的诞生,都是因为大的金融危机或者股灾之后的反思。

像ETF基金的诞生,跟1987年美股股灾有很大关系。


而2000年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裂,催生了一类指数的诞生,那就是基本面指数。


美股股市从80年代初期不到10PE开始起步,开始了长达20年的大牛市。到了90年代中期,美股股市已经整体上涨了5倍多。牛市的步伐没有停下,反而愈演愈烈。


这种大牛市中,很多普通投资者都可以「轻而易举」的获得很高的收益。


到了1995年的时候,微软的windows95发售。个人计算机第一次走入千家万户,随着计算机兴起的还有一个新兴事物,互联网。


当时人们对互联网非常热衷,由此引发了最近20年最大的一次泡沫,美国互联网泡沫。


催生互联网泡沫的原因有很多:

一方面1994年,互联网开始在美国兴起。从1996年开始,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了自己的网站,并开始用电子邮件、即时通讯等辅助工作。加上微软发布了真正意义上简单易用的家用操作系统Windows95/98,个人电脑开始大面积的普及,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。


这一段时间,互联网基础建设、互联网工具软件(例如浏览器)以及门户网站是最受益的子行业。


另一方面,1998-1999年美国的低利率,推动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。对低利率收益不满意的资金,大量的进入了新兴行业。


这是一段博傻的时期,很多互联网企业,甚至仅仅是名字里带个「COM」,都可以融资到上亿美元。市场不再看重盈利,只要公司有所谓的「前景」,就可以上市融资。


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市盈率从1995年开始飞速上涨,到2000年,达到了85倍。而纳斯达克整个市场的市盈率,高达811倍!


思科公司的故事


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,是思科公司。


在互联网泡沫最鼎盛的时候,思科公司的市值接近6000亿美元。

而这个公司的销售额,只有200亿美元,从创业开始累积的收益不足80亿美元。


市盈率估值当时约200倍。


这个公司,也因为自己的市值规模比较大,成为了纳斯达克指数的重仓股,并且占据不小的比例。

当时的纳斯达克指数,就是由很多这样昂贵的公司构成。


结果过了几个月,互联网泡沫破裂。2000年的时候,纳斯达克暴跌80%,想象一下,我们国内创业板,2015年股灾的时候也不过是下跌了50%左右。


互联网泡沫破裂给投资者带来了非常惨痛的经历。


思科这只股票,从6000亿美元,跌倒了1000亿美元,蒸发了5000亿的市值。为投资者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。


当时指数基金主要是市值加权品种为主。哪个股票的市值规模大,在指数中占的比例就会高一些。


但是思科这只股票的市值,「水分」太大。这个股票的市值是因为互联网泡沫吹起来的。

公司的合理市值当时可能只有千亿多,但是在投资者疯狂的情绪下,市值变得非常庞大,反而成为了指数的重仓股。


牛市上涨,推动着指数整体上涨,指数基金申购量大增;反过来,过多的申购流入了成分股,推动着指数重仓股进一步上涨,吸引更多的投资者。


这个「左脚踩右脚飞上天」的游戏,最后就催生出了思科这样的泡沫重仓股。


「基本面」指标


如果股票估值比较高,它也有可能成为市值加权指数的重仓股。估值越高,占比也会越高。

但估值不会无止境的提升,最后高估值股票估值下降,就会反过来影响市值加权指数的收益。


这也让当时的一位投资者,开始质疑一个问题:市值加权的指数,是不是好选择呢?


这位投资者叫做乔治·基恩。也是一个400亿美元教育基金会的主席。在管理教育基金的时候,他也经常用指数基金作为资产来配置。


但是互联网泡沫的破裂,让他开始思考,有没有更好的配置股票的方式,避免市值加权指数纳入高估值泡沫品种的风险?


当时《财富》杂志评估世界500强公司的方法给了他一些灵感。


世界500强并不是按照市值大小来评估的。而是按照企业的营业收入,来评选出世界营业收入最高的500家公司。


如果按照营业收入加权,而不是按照市值加权,组合出一个指数,那么这个指数的长期收益,在45年里,比标普500的收益,高出2倍多。


这个研究结果振奋人心,后来又测试了现金流、净资产、分红总额、企业人数等各种指标。

发现长期收益上,营业收入、现金流、净资产、分红总额为权重组成指数,长期收益都比标普500要高一些。


从1962年到2007年,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,大约是10%。

而同期,如果按照营业收入组成一个「营业收入加权」指数,年化收益率大约是12.7%。按照其他指标来,年化收益率也在近12%左右。


每年跑赢2%的年化,看起来不多,但是积累45年,最终会变成2-3倍的总差距。


于是,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指数。这个指数不再是从成分股的市值大小来挑选。而是从背后公司的「基本面」指标来挑选:比如说这个公司的营业收入、现金流、净资产,和分红总额。


这四方面均衡起来越大的股票,在指数中占比就越高。


基本面指数,也就由此诞生了~


作者:银行螺丝钉(转载请获本人授权,并注明作者与出处)


螺丝钉学院简介


人和人的差距,是下班后的4小时拉开的。

螺丝钉学院是为了方便大家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而开设的,目前学院的功能包括且不限于:


  • 每日增强版估值表:更多品种估值

  • 每日问答

  • 每周螺丝钉研究精华:每周3-4篇专享分析文章

  • 每周周报:每周一份2万字左右精华周报

  • 专属学院线下活动:与螺丝钉面对面交流


识别下面二维码即可加入:



喜欢螺丝钉

就点下好看哦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